- 除了電網還有誰能做到毛利68.28%???
- 發布人: 時間:2015-01-15 新聞來源: 瀏覽量:
電老虎網簡訊:2014年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中國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新電價機制2015年1月1日起運行。
《通知》明確,要在深圳市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完善輸配電價監管制度和監管方法,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通知》指出,在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將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改為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即政府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準許成本和準許收益,固定電網總收入,并公布獨立的輸配電價。
深圳的電改試點,標志著中國對電網企業監管方式的轉變,必將啟動中國輸配電價改革,拉開新一輪電力改革的大幕。
搬開電改“攔路虎”
早在2002年,國務院以“國發[2002]5號文件”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提出“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工業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
為了落實這五大目標,2007年國務院又頒布19號文,責令各部委著力推進電改。盡管改革邏輯已非常清晰,但進程極其緩慢。12年后的今天,電改頂層設計的上述目標依舊未能如愿實現,輸配環節和銷售的壟斷力量反倒更加堅固和強大:電網企業通過低買高賣獲得收益的模式并未得到改變,主輔分離仍不徹底,輸配分開尚無時間表,競價上網以及電價市場化還是遙遙無期,用電價格猶如芝麻開花。電力行業專家普遍認為,電網公司坐吃價差的盈利模式已經成為深化電力改革的攔路虎。
壟斷導致種種怪象
電網公司一家壟斷,導致種種怪象:即使是發電廠,用電也必須先將發出的電低價上網,再以高價從網上采購電力使用;即使企業有自備發電廠,用不完的電也絕不能由企業自行銷售,只能低價賣給電網公司;即使內蒙古有近三分之一的風力發電產能“過剩”,可寧愿讓其浪費掉也不能上網,更不許自建電網配售,嚴重打擊社會資本投資風電的積極性;即使國家鼓勵光伏發電,并提供了大量發電補貼,電網公司也能通過“暴力”定價輕松分食這些補貼。
在沿海,以廣東為例,工業用電價為每千瓦時0.944元,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502元,電網公司毛收入率竟高達46.82%,遠高于國際電網公司平均28%的水平。在內陸,以寧夏為例,分布式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國家電價補貼為每千瓦時0.359元,居民電價每千瓦時0.448元,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賣給電網公司,上網電價只有每千瓦時0.236元,電網公司毛收入率高達47.32%。而寧夏一般工商業用電價為每千瓦時0.744元,電網公司毛收入率竟高達68.28%,不僅是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而且高于煤炭鐵路運輸和天然氣管道運輸的毛收入率。理應直接獎勵給光伏發電企業的補貼,卻讓電網公司通過定價權和討價權從中謀得了無風險的利潤大頭。
價差獲利高于“三桶油”!
電網公司不僅獲得了(自定價)豐厚存量利潤,而且獲得了(發改委定價)超額增量利潤。在國家發改委上調電價時,如2011年11月30日調價時就將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分別上調了每千瓦時3分和2.5分,電網公司坐地就可輕松獲得高達20%的利潤增量。
這種買賣電力的價差暴利,早已遠遠大于國內銀行企業坐吃高額存貸差的利潤,更遠高于人們普遍認為三桶油所能獲得的壟斷“暴利”。
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工業制造業用電量占全國總用電量的80%。電網公司如此高的毛收入率已經真真切切地打擊到了中國制造業,同時造成煤炭與發電企業因價格產生矛盾,倒逼煤電聯營將煤炭資源資產租金在兩類企業內部進行產業內的價格轉移,分食本屬全民所有的資產。更為重要的是,高于居民用電價格近1倍的工業用電價格,事實上是通過工業產品將高電價轉嫁給了國民。從某種意義上講,電網公司是在對全體國民隱形“征稅”,滋養著電網這個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供養著中國實體企業中最牛的打工皇帝——年收入10萬人民幣的抄表工。
媒體點評:它山之石,或可攻玉
要想解決中國的電改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
由于電力是現代工業和社會文明的動力,所以,世界各國的電改都是頂層設計。只有電網高效、安全、成本透明和非暴利,才能保證上下游的發電、配售電的價格信號不被屏蔽,才能讓上下游各類型電力企業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和風險規避。
此次深圳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最大亮點,就是按國際通行的核價方法監管電網企業收入,加強對電網企業成本的約束,同時引入激勵性機制促使企業提高效率。
新聞來源:電老虎網 責任編輯:劉先生
- 上一篇:國家電網報2014十大新聞!
- 下一篇:國網智能變壓器權威金榜!
-
關鍵詞:電老虎網,主變、箱式變電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